2020年4月29日,中国铸造协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主持召开了由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薄壁复杂铸钢件自动化负压反重力铸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科技成果评价会。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公司专业生产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于2018年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了国内首家涡轮增压器零部件领域主板上市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中国铸造行业汽车铸件分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绿色铸造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2012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江苏省(科华)涡轮增压器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先后被认定为 “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重点研发机构”、“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等等。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依托各类研究中心平台,公司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江苏大学、常州工学院等签订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有效提升了项目研发的技术水平和总体绩效。目前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有效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涡轮增压器部件厂商之一。
项目产品耐热钢涡轮壳是涡轮增压系统的核心零部件,结构复杂,质量轻,壁厚厚薄不均,长期在高温、热冲击负荷工况下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良好的高温强度以及较小的热膨胀系数。
负压反重力铸造技术是利用真空系统装置,在吸铸室内造成负压,将熔融金属从保温浇注炉吸入壳型中,并保持一定时间而获得铸件的方法,采用该技术,充型速度可控,成形性好,表面光洁,尤其适用于薄壁复杂结构件;但高合金耐热钢浇注温度达到1500-1600℃,合金液的比重较大,铸造过程的密封性难以保证,真空度难以控制,因此,国内同行企业尚无能够成熟运用反重力铸造成形技术实现耐热钢铸件产业化生产的先例。
中国铸造协会邀请到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中国铸造协会会长、研究员张立波;原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伯明;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张志勇;清华大学教授康进武;东南大学教授董寅生;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周建新;江苏大学教授司乔瑞;中国一拖集团原副总工程师巩济民;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教授级高工刘新;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军工部教授级高工吴铁明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成果进行了评价。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民等领导参加了会议,评价会议由中国铸造协会行业发展部刘树生主持,专家组主任委员单忠德院士主持了专家质疑及评议环节。评价委员会专家观看了生产现场的视频材料,听取了项目汇报。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创新研发出满足高性能、复杂薄壁耐热钢铸件生产要求的负压反重力铸造成形技术,突破了砂型真空负压精确调控、超高温铸造环境密封、液面精确伺服控制等关键技术,制造出汽车涡轮增压器壳体等优质复杂耐热钢铸件,最薄壁厚可达2mm,实现了轻量化精密铸造并显著提升了铸件的性能及质量。
同时,该项目提出了吸铸炉钢水液面精确调控的激光在线高精度测量和压力伺服控制技术,发明了真空吸铸罐体快速装夹技术及浮动压紧装置,创新研制出无芯气压保温吸铸炉,实现了液面高度、充型速度的精确控制与自动快速高温密封,显著提高了钢水纯净度。
创新设计出适用于耐热钢负压反重力铸造的陶瓷升液管密封结构、反重力补缩壳型结构、浮动压紧机构,通过自动制芯系统、机器人上涂系统、自动烘干系统、自动压型系统、自动密封系统、伺服吸铸系统等装备的系统集成,创建了耐热钢负压反重力铸造自动化生产线,产能达到150万件/年,实现了耐热钢负压反重力铸造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绿色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评价,认为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授权专利多件,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耐热钢负压反重力壳型叠箱铸造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