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增加3D打印技术的应用,以制作复杂关键零部件,而且这批3D打印的产品还将在赛车上使用。
未来,从挡泥板、进气歧管再到气流偏导器,这些零部件将完全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目前,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加大3D打印技术的尝试与应用。福特表示,公司是行业里第一个试用Stratasys 公司Infinite Build(意:无限建构)3D打印机为量产汽车生产零部件的车企。这批3D打印的零部件较金属部件更轻,可以提高燃油效率,甚至成本还可能更低。
据了解,这个一个房间大小的3D打印机坐落于密歇根州迪尔伯恩(Dearborn)的福特研究与创新中心。同时,福特汽车还设想使用3D打印出来的零部件用于低产量的车型当中,比如参与汽车赛事项目中的赛车。
福特添加剂制造研究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艾伦·李(Ellen Lee)表示:“使用Infinite Build技术,我们可以打印大型模具、固定装置以及零部件等等,这使得我们在重复设计方面更加灵活。Stratasys公司为辅助汽车领域研发了大型打印技术,而且达到了行业要求,我们很激动能够这么早就使用到了Stratasys公司的新技术。”
据了解,这台大型3D打印机需要事先输入数字化设计参数,然后使用塑料原料逐层打印。根据零部件型号的不同,打印所需时间也不同,一般而言,型号越大所需时间越久。
福特汽车公司曾表示公司早已涉足3D打印领域好几十年了,并声称早在1988年时,公司就已经购买了世界上第三台3D打印机。起初,福特使用3D打印机生产按钮原件、开关以及把手,但现在公司将借助3D打印机的力量为赛车生产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包括进气歧管,并将应用于赢得2015年戴通纳(Daytona)24小时耐力赛的Chip Ganassi Racing(CGR)戴通纳原型车上。
据了解,福特并不是唯一一家试验3D打印技术的汽车制造商。去年戴姆勒集团曾宣布计划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零部件。此外,标致雪铁龙集团则与3D打印技术企业Divergent 3D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希望共同开发用于汽车制造的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
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数据显示,3D打印将会成为汽车制造行业未来的一项重大业务。到2020年,与3D打印制造相关的硬件、软件、耗材和服务相关的费用支出将会达到289亿美元(约合1995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132亿美元(约合911亿元人民币)的支出费用相比,未来这一市场的规模和需求将会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