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500位专家历时一年完成的大型联合研究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日前在上海发布。根据该汽车技术路线图,将大力推进镁合金材料在中国汽车上的应用,未来单车用镁量的具体目标为,2020年达到15kg,2025年达到25kg,2030年达到45kg。
路线图总体框架采用“1+7”路线图,代表一个总报告,7个分报告,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轻量化技术、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以2020年、2025年、2030年为节点,介绍了汽车市场需求、产品应用以及产业基础。
《路线图》蓝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10万辆、500万辆和1500万辆。节能汽车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目标,2025年为4升,2030年为3.2升。
据悉,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和汽车产业规模将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预测,于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而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同时,智能网联技术将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实现有效的普及应用,达到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国际竞争力。
据路线图预测,至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细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在上述重大目标指引下,路线图进一步凝练关键技术,明晰路径,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质。
在此基础上,路线图进一步提出了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七大领域,并分别形成了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轻量化技术
路线图提出了轻量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2016年~2020年为第一阶段,重点发展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技术,包括材料性能开发,轻量化设计方法、成型技术,焊接工艺和测试评价方法等,最终实现高强度钢在汽车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2021年~2025年为第二阶段,以第三代汽车钢和铝合金技术为主线,实现钢铝等多种材料混合车身,全铝车身的大范围应用,实现铝合金覆盖件和铝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第三代汽车钢应用比例达到自车身重量的30%;2026年~2030年为第三阶段,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解决镁合金及复合材料循环再利用问题,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突破复杂零件成型技术和异种零件连接技术。
据了解,2016年中国汽车单车用镁量不到1kg,可见,未来我国汽车用镁量将出现高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