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等两项标准通过审查

Source:
2016-12-02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等两项标准通过审查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11月1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GB/T 15056《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国家标准和JB/T 6953《铸造用冲天炉烟尘排放限量》行业标准审查会,这两项标准均为修订项目,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应邀的专家和标委会委员,共24人参加了审查会。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王泽华教授主持了两项标准的审查,本次修订的GB/T 15056《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国家标准,和前一版GB/T 15056—1994相比,技术内容有较大变化,修订后的标准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细化和明确,规定了铸造缺陷与非铸造缺陷、以及精整后的铸造表面不作为被检表面。针对标准之前并未对检测环境要求做出相关规定,而国外相关标准均对作业环境的照度有相关的要求,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对检测环境照度的建议要求(光照强度不低于350lx),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标准修改了样块选择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了应选择不小于检测单元面积尺寸的样块对检测单元逐一进行比对,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标准增加了检测单元面积小于所使用样块面积时的处理办法,通过制造商与采购方之间商定的检测方法来执行,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增加了被检铸造表面积小于100cm2的要求,规定应采用不少于两个样块对被检区域进行检测,提高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修改了被检铸造表面积小于100cm2的等级评定要求,以被检铸造表面参数值最大的表面粗糙度等级评定。增加了表面粗糙度记录要求,增加了粗糙度参数等级的表示示例。


   《铸造用冲天炉烟尘排放限量》行业标准是对JB/T 6953—1993的修订,本次修订增加了修改了不同功能区域冲天炉烟尘排放浓度限值,主要增加了冲天炉出铁口附近无组织排放值及其限值,规定对冲天炉生产球铁件,需要对球化过程要有通风、除尘设施,增加了SO2的排放标准及其测试方法,增加了对固体颗粒、炉气黑度等污染物的排放速率限值,增加了污染物检测技术与管理要求;删除了对已经淘汰炉型的限定。


   审查会对GB/T 15056《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国家标准送审稿提出了20多条审查意见,对JB/T 6953《铸造用冲天炉烟尘排放限量》行业标准送审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参加审查会的委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该两项标准的审查。


   GB/T 15056《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国家标准和JB/T 6953《铸造用冲天炉烟尘排放限量》是两项重要的铸造通用基础性标准,《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国家标准是铸造行业铸件生产、质量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标准统一铸造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并给出其准确的定义,对于铸件的生产、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制修订其他铸造标准,编制工艺技术文件,编写铸造专业出版物,进行铸造专业技术教育,以及进行国际、国内技术交流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前版《铸造用冲天炉烟尘排放限量》标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下环境管理的需求,势必对冲天炉污染物排放提出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制订更为严格的新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实现冲天炉排放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和谐,促进行业污染治理和技术进步,十分必要。


   审查会一致认为,两项标准的修订适应了行业的发展,标准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了技术进步的原则。标准适应了当前市场的需求,体现了标准适用性的原则。


Edit: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