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美的、东方精工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期间,广东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量达到320起,涉及约4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48.6亿美元。进入2016年,这股跨国并购的趋势和热度有增无减。
活跃的并购热潮背后,呈现出新的全球化格局与发展趋势。南方日报19日发布的《珠三角企业欧洲并购调研报告》中,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逐一解读。
趋势一??到欧洲寻找制造业“隐形冠军”
无论是美的、东方精工还是德奥通航,其目前的并购目标均位于欧洲。
报告显示,当前,珠三角企业在欧洲地区投资的国家包括芬兰、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家。之所以形成这股并购热潮,源于欧洲企业跟中国当下产业结构存在巨大的互补性。
首先,欧洲特别是德国有着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积累了大量的制造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这是工业化程度相对较弱的珠三角企业所需要的。
其次,欧债危机后,欧洲国家也一直在外部寻找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通过与中资企业合作,欧洲企业便得以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开拓新市场。
最后,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公司的整体估值普遍降低,这对拟进行并购的珠三角企业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在此过程中,作为欧洲工业标杆、全球最强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德国尤其受到珠三角企业的重视。2013年至今,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案例,有较大比例的标的是德国制造业企业。其中,2015年中国在德国并购的企业中有15个是机械制造业,收购的这些制造业企业多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型企业,具有独到的技术特色,可以帮助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报告提到,一方面,并购德国制造企业可以帮助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德国在能源安全、替代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居于领先地位,并购德国企业可以帮助珠三角企业提升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水平,减少污染。
例如,2015年底,经过3年的调研和筹划,万事泰集团以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德国百年品牌othello,该品牌1888年创始于世界顶级不锈钢刀城——德国索伦根,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具有百年传承、纯德国血统的厨房品牌。
趋势二??通过并购介入产业链核心环节
不同于过往简单地开设销售网络或设计分支机构,如今珠三角企业更倾向于在设计、研发领域,介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开发。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工业设备、科技领域与欧洲企业深度联盟合作。
报告以佛山地区企业海外并购情况为例。2014年,佛山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发生在贸易相关领域,分别是塑料、服装、日用品、汽车配件行业的贸易,以设立中国香港、美国等地的分支机构开展贸易活动的形式为主。
此后,佛山企业逐渐涉足空调生产销售、地产、仓储物流解决方案、飞机引擎等多个领域。此外,模具生产、工业机器人生产及销售等领域的投资也逐步活跃了起来。其中,珠三角企业在欧洲的并购活动,更多是与系统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业务、研发飞机引擎业务等相关联。
趋势三??赴欧并购更倾向于购买现有资产
报告还提到,在并购方式的选择上,珠三角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直接购买当地资产,也会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创造新资产。
绿地投资,就是企业从零开始的一种外国直接投资形式。企业要在当地从头建设厂房、招聘人员、组建管理层、搭建供应链等。一些房地产企业会倾向于从事绿地投资的方式进行海外的投资活动,例如碧桂园集团。
而在并购方式的选择上,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又存在一定差异。报告提到,当前,珠三角上市公司一般选择通过其设立在境外的控股子公司,对境外标的资产进行并购。这种方式有利于缩短境外审批部门对并购交易审核的时间,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用控股子公司所在地政策享受税收上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