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分析

Source:
2010-07-18
来源:一大把网站
 
  日前,一份由科尔尼和《供应商商业》联合发布的《全球汽车供应晴雨表》调查报告证实出炉。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零部件产业市场将保持稳定,然而各地区之间和不同细分领域之间将存在很大差异。调查显示,相对于全球零部件企业的低迷状况,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对乐观。基于国内整车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中国零部件企业在3年内还没有太多的担忧。
 
  外资企业抢占汽车零部件配套份额
 
  同时,由于全球汽车工业发生巨大变化,不少汽车巨头为了节省成本而将全球采购转向了中国零部件企业。从科尔尼调查公司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除了标准类产品和毛胚类产品出口较大之外,金属加工类产品这两年增长也迅猛。
 
  不过,对于一些加工比重大的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内企业仍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孙健认为,这说明跨国巨头虽然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采购,但仍未大规模行动。同时,由于国际汽车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业务增加了不确定性。此外,中国经济目前存在通胀的压力,不排除未来整车企业将成本升高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企业,但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规模效益来进行消化。
 
  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渐明晰
 
  对于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国内整车厂有机会来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战略供应商体系。因此,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虽然中国的配套市场依然会是全球最开放的,但是,各个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将越来来稳定,这意味着,新的进入者将会越来越难进入非传统供应体系。
 
  发展配套企业面临产业转型
 
  “汽车产业发展周期较长,只有发展规模,并不断转型升级,才能产生聚合效应,才能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黄海波教授认为,与重庆、湖北等地相比,成都的汽车产业集群显然还比较弱,但随着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等汽车企业在园区的逐步发展,也吸引着配套企业的聚拢,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在引进这些零部件企业时,要促其转型升级。黄海波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应该进一步搭建起汽车产业对接高端技术、走向全球市场的桥梁,促进龙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对外的全方位对接合作,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Edit:F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