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淘汰21家高耗能铸造企业

Source:
2010-07-18
        今年上半年,以“铸造之乡”蜚声国内外的河北省泊头市,共淘汰年铸造能力1000吨以下的高耗能铸造企业21家,淘汰小型冲天炉105台。“这意味着淘汰落后产能2万余吨,减少能耗折合标煤近万吨。”昨天,泊头市经济发展局节能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泊头市现有铸造企业700余家,年生产能力300万吨,总产值63亿元,其中实型铸造占全国量的50%以上,产品有机械机床、建筑、园林、冶金、工艺品等10多个系列、几千个品种,出口到欧美、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泊头铸造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企业单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以及部分铸造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耗能高、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问题。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泊头铸造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推进铸造产业走向“高端”?泊头市着眼于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结合国家制订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委托中国铸协编制了高标准的铸造产业规划,提出打造绿色铸造基地的目标。该市把冲天炉熔炼设备列为降低铸造能耗、减少污染的治理重点,鼓励企业引进节能型感应电炉熔炼设备、先进造型和检测工艺等绿色铸造技术和装备,提出在2012年底以前逐步取消每小时熔化量小于3吨的冲天炉,全市铸造企业将由目前的700多家减少到500家,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矿山机械、石油机械、输送设备等成套产品,实现从铸件到部件再到生产整机的突破。

  泊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从根本上说,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让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有序退出,坚定不移地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泊头市采取“一紧一松”政策力促铸造产业优化升级。“一紧”就是对不符合铸造产业科学发展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坚决调整退出,对以冲天炉为冶炼手段的铸造企业实行市场准入政策,年生产能力在2000吨以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项目限制开工建设;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经节能部门审核的一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部门不予备案、核准及办理有关手续;对现有不达标铸造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并把目标分解到乡镇、部门和企业,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一松”就是对适合泊头铸造产业发展定位的高端、高效、高带动项目和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引导其快速发展。按照铸造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泊头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市财政每年拿出550万元,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引导企业开发高端、终端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对铸造企业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新上年铸造能力5000-10000吨自动造型、浇注、砂处理生产流水线,补贴30万元;设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上年铸造能力1万吨以上,补贴50万元。同时,他们每年还安排定量资金,采取补助和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铸造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能,对一次性投入50万元以上,且实现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以上的,按节能量多少给予奖励。其中,年节能量在500吨标煤以下的奖励2万元;年节能量在500?1000吨标煤的奖励4万元;年节能量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奖励6万元。

  “一紧一松”让泊头铸造业逐步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泊头市在关停21家高耗能铸造企业的同时,先后引导扶持广顺铸造、建新铸造、东建铸造、京良电力等企业新上节能中频电炉73台,多家企业引进V法造型先进工艺,铸造产业系统集成能力明显增强,铸造产品中工业品的比重由07年底的58%上升到79%,终端产品比重不断增加,附加值显著提高。同时,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强、技术含量高、低耗高效的优质铸造项目也在泊头开花结果。投资3亿元的贝广电力年产5万吨电力设备项目一期进入试生产;投资3亿元的北京电力总厂年产4万吨耐磨件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8 亿元的建新铸造机床配件项目主体厂房完工;投资1.5 亿元的风电设备项目以及胜达大型输送机械项目即将开工。

Edit:F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