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铁路行业的明星项目,“子弹头”列车时速可达每小时350公里。这种高速列车一经投入运行,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将仅需4个多小时。
过去在中国乘坐火车,一坐可能就是整整48小时,也许还会被困在噪杂的车厢环境中:闹哄哄的乘客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打牌。如今这种必须忍受漫长而令人厌倦的火车旅程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到2020年中国政府将持续投资5万亿人民币,以促进铁路网的现代化和扩建4.1万公里铁路。
在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中,高速列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速列车已成为中国铁路行业中一道新的风景线,而且明年任其飞驰的特殊轨道将增加到5400公里。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2万公里高速铁路,届时列车的时速将达到每小时350公里。
目前在北京与邻近的天津之间开通的60列高速列车已经达到这一速度。每列京津高速列车可搭乘600名乘客,在客流高峰期每3分钟就发出1班次。只要花上5欧元,乘客就可以在半小时之内乘坐高速列车完成京津之间117公里的旅程,而过去乘坐普通列车则需要70分钟到80分钟。
虽然在测试阶段高速列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394公里,但其实际平均速度大约是每小时240公里。由于节省了大量时间,便捷的高铁不但使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还使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很多上班族选择每天往返于京津之间。
绝非夸夸其谈,天津坐拥1.5万家大型企业,其中200家是包括摩托罗拉、丰田、雅马哈和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这些企业为占天津总人口一半的500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其中多数都位于高铁路线可达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塘沽港。
而中国在高速铁路方面最为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开通高速列车。在计划拖延了几年之后,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大城市之间耗时高达10小时的铁路旅程终于将缩短到4个多小时。
计划最早是在1994年提出的,当时预计高速列车可以在北京去年举办奥运会之时或者上海召开世博会之际投入使用。如今此项计划终于得到批准并获得1300亿人民币的预算资金,但据估计,高铁线路可能还需4至5年时间才能建成,并有望于2013年投入使用。
京津沪地区的高铁建设一片如火如荼之时,其他城市也已拥有自己的高速列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中国目前高速列车的概念范围并不局限于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列车,还包括所有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列车。
北京至北部城市哈尔滨、吉林和沈阳,以及北京至东部沿海城市青岛的列车就属于这种情况。同样,南部城市广州和深圳之间也有高铁支线,而且高铁网络将扩建4条从北至南和另外4条由东到西的线路,以便将内陆不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连接起来。
德报:中国取代美国成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12日报道,中国的汽车销售热潮几乎势不可当。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5月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47%。而且还首次出现了顾客必须等待供货的情况,因为生产商此前没有预计到这股购买狂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到5月份,轿车供货缺口已经达到30万辆。但是顾客主要想购买小型车,这导致生产商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在下降。
5月份,中国整个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4%,增加到112万辆。其中轿车销量为82.9万辆。中国政府通过降低购置税、为农村购车者提供补贴或者取消养路费等措施推动市场发展。相应地,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增加到496万辆,使中国领先美国的优势继续扩大。美国同期汽车销量为395万辆,同比下降37%。1月份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预测说,今年的销量将仅增长5%———增幅为10年来最小。
实际情况与预测大相径庭。不过,销量增加的主要是廉价的小型车,这样就稀释了生产商的利润。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在中国的19家主要汽车生产商的总利润同比下降28%,营业额同比下降11%。畅销的主要是小型车———今年前5个月,生产用车辆的销量同比减少1.6%,减少到130万辆。“自年初以来,大型车的销量一直在下滑。中高档和豪华车的销量同比也分别减少3.3%和8.8%,”摩根士丹利的市场分析师凯特·朱说。在这个领域,德国的奥迪、戴姆勒和宝马公司都涉足中国。但是这几家公司的销量都大幅增加。其中奥迪上月销量同比增加28%,从年初算起,则同比增加7%。“我们已经连续3个月创下销量纪录,”奥迪(中国)总经理冯德睿高兴地说。尽管如此,他对全年的业绩持谨慎态度。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轿车销量几乎将会翻一番,增加到1580万辆。该公司专家说,中国私营汽车生产商奇瑞、吉利和比亚迪已经“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步”。靠给手机生产商制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公司也在研发电动发动机,它想和欧洲人大做生意,并且现在自己也在生产整车。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说,这三家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至6%的本土企业已经挤进了中国市场上前十大轿车生产商之列。
要实现业绩增长、打造品牌、尤其是提高革新能力,中国人必须在国外壮大实力。戴姆勒公司的中国伙伴、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欧宝失败后,现在又对收购沃尔沃感兴趣。竞争对手吉利公司也有意收购福特集团的这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