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南日报
记者获悉,河南省发改委于日前发出通知,通知称将从4月份开始提高铸造业的准入门槛。
提升的首道门槛就是资金,通知要求:铸造生产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设总投资不得低于2000万元。
同时对铸造企业的产能也加以规定,而且细分到了各个行业: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内燃机、拖拉机铸件和铸铁管,生产规模在1万吨/年以上;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重、大型矿山、电站、冶金等机械铸件,生产规模在7000吨/年以上;批量生产的机床、阀门、铁道机车和机械类铸件,生产规模在5000吨/年以上;批量生产的精密小铸件(如液压件、小型压缩机等),生产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铝合金、镁合金、等温淬火球铁及特种铸件(如耐热、耐磨、耐腐蚀、高合金铸件等)的生产规模在500吨/年以上。
河南省发改委产业政策处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除了资金和规模上的要求,对铸造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也提高了要求:新建铸造项目要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必要的环保设施,作业场所符合工业卫生要求。例如要求企业具有与企业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铸造熔炼设备,同时具有快速测定铸造合金化学成分的条件(含设备和人员)以及在炉前和浇注时检测合金温度的设施。
针对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特别要求企业具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造型设备和砂处理设备及检测与控制型砂各项性能所必需的手段。
在全面刺激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河南为何要提高铸造业的准入门槛?
“主要是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河南省发改委政策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河南省铸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铸造基地,目前,河南境内的铸造企业约1700家,从业职工超过10万人。2007年,各类铸件产量约180万吨,出口铸件达到10万吨,铸造年产量国内排名第五位。
“但是,我省铸造行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该专家介绍。
首先是企业规模小,规模在3000吨以下的企业占到90%左右。其次是低端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也是一个现实。”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我了解,河南铸造业先进工艺及装备普及程度很低,机械化程度仅在30%~40%之间,除尘环保装备、旧砂再生装置配置率低。”
另据记者了解,随着我国沿海地区铸造产业向内地的转移,我省新建铸造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但不少项目规模偏小,工艺装备较落后。
“因此,必须加强铸造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重点支持生产规模大、工艺装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的铸造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河南省发改委的相关官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