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寡头垄断格局未改 需求低迷难拨铁矿石谈判迷雾

Source:
2010-07-18
 
来源:中国工业报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于今年1月中下旬暗示,该公司或将接受今年铁矿石合约价格下调10%。目前,宝钢股份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同主要采矿企业就铁矿石年度合约价格进行谈判。据了解,在2009年价格水平和定价方式上,中国钢铁企业与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世界三大铁矿石开采企业仍存在意见分歧。
 
  铁矿石市场风起云涌
  2008年第三季度至今,铁矿石市场风起云涌。
  2008年8月下旬,铁矿石市场价格开始下跌,9、10月份加速下跌,国产铁矿石市场价格低于长单协议矿价格。
  9月份,巴西淡水河谷单方面要求出口亚洲的长单协议矿涨价,同期中国钢铁协会表示国内钢铁企业要求巴西淡水河谷下调铁矿石协议价格。
  到了第四季度,国际钢铁企业纷纷宣布减产,且减产幅度较大,铁矿石市场需求面临压力。
  2008年12月17日,中国启动了2009年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国钢铁公司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提前进入下一个合同年。
  2009年1月初,中国钢铁企业要求2009年国际铁矿石长单价格下降约40%,谈判处于僵持状态。
  2009年1月中旬,日本钢铁企业与三大矿企启动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
2009年1月下旬,铁矿石谈判第二轮启动。
 
在钢价、矿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外需求低迷,钢铁行业景气程度异常脆弱的情况下,2009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谈判结果显得尤其重要。业内人士认为,供需情况是决定铁矿石价格走势的根本因素,而国内外价差则为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国际铁矿石谈判也受到谈判水平、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的情况来看,国际铁矿石市场寡头垄断的现状依旧,但下游需求的低迷使得矿石生产商的强势地位受到了不小的撼动。2008年8月份以来,铁矿石价格经历了大幅的下跌。截至2009年1月16日,河北铁精粉(66%)和辽宁铁精粉(66%)价格分别为850元/吨、690元/吨,分别较2008年8月中旬下跌47%和52%;印度市场铁矿石(63.5%)期货CIF和FOB参考价分别为81美元/吨、69美元/吨,较2008年8月中旬分别下跌57%、52%。
  其实,下游需求的低迷是铁矿石价格爆跌的根源所在。2008年第四季度,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企业减产潮,且减产幅度颇大,生铁产量迅速下降。2008年9~11月,全球生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00%、13.46%和18.07%。其中,中国生铁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97%、16.43%和16.01%,欧盟生铁产量分别同比下降0.49%、7.20%和24.80%,美国生铁产量分别同比下降3.62%、27.22%和25.14%。
  随着钢铁厂商的减产,2008年8~10月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大幅上升,库存量一度超过7400万吨。随着2008年12月钢价上升以及钢铁企业钢材库存清理获得成效,钢铁企业复产的冲动较强,港口铁矿石库存逐渐下降。截至2008年12月底,港口铁矿石库存已下降至5990万吨,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钢铁企业逐渐复产,预计后续生铁产量将出现环比上升,但短期内下游需求低迷,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扭转,铁矿石价格的反弹比较有限。
2008年底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政策,大多集中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策的推出有利于钢材产品尤其是建筑钢材需求的恢复。但也有观点认为,拉动内需的政策作用比较有限,目前看来2009年上半年国内钢材需求的恢复依然没有太多的起色。
 
  内外矿石价差空间缩小
  由于进口铁矿石需要一个办理各种手续和运输的过程,大体需要2个月的时间。如果将河北铁精粉的价格与进口矿的到岸价比较,河北价格具有比较明显的领先性。作为基本同质的商品,铁矿石国内外价差就成为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铁矿石市场价的大幅下跌,进口矿石到岸价已高于国内铁矿石市场价。以河北铁精粉(66%)为例,2008年10、11月均价分别较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到岸均价低19.51美元/吨、19.31美元/吨,分别较进口巴西铁矿石到岸均价低50.89美元/吨、55.42美元/吨(以上均价均不含税)。
  考虑到2个月左右的办理各种手续和运输时间,将河北铁矿石价格与提前2个月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比较,2008年10、11月,河北铁矿石均价分别较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到岸均价低13.96美元/吨、20.80美元/吨,分别较进口巴西铁矿石到岸均价低46.97美元/吨、49.15美元/吨(以上均价均不含税)。考虑到2008年12月以来国内铁矿石市场价格的上涨,以及2008年10月份以来铁矿石海运费的持续下跌,价差空间在12月以及2009年1、2月有望缩小。
另外,汇率的变化也是需要关注的。2008年美元兑澳大利亚元年均升值0.86%,美元兑巴西雷亚尔年均贬值5.18%。而2008年12月31日,美元兑澳大利亚元和美元兑巴雷亚尔较2007年12月31日分别升值24.55%和30.03%。澳大利亚元和巴西雷亚尔兑美元的贬值,也是促使铁矿石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降价幅度可能在20%左右
  在目前下游需求低迷的情况下,2009年铁矿石进口方获得了较以往更多的主动权,但铁矿石厂商的寡头垄断地位在谈判中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由于在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原有的谈判机制被打破,澳大利亚铁矿石与巴西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不同,业内认为这样的情况在2009年继续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即2009年很可能产生澳大利亚矿石和巴西矿石价格出现不同降幅的现象。
  考虑到汇率因素、下游需求低迷,以及铁矿石资产专用性和铁矿石厂商对出口业务的倚赖程度,业内预计2009年铁矿石价格下降20%~30%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按66%的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Hamersley)粉矿计算,20%的降幅为19.24美元/吨;按照美元兑人民币6.8的汇率计算,合人民币130.83元;按1吨生铁需1.6吨铁矿石估算,每吨生铁成本下降209.33元。综合考虑国内外矿石价差情况以及下游需求状况,预计2009年国际铁矿石谈判价格下降20%左右。
国际铁矿石谈判价格的预期下降,对以进口长单协议矿为主的大型钢企来说能有效降低成本。而对于拥有长单协议矿比重较高的大型钢企来说,相当于目前仍拥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高价铁矿石库存,这种现象有望在2009年第二季度得到改善。
 
  价格谈判机制博弈在继续
  从铁矿石原矿产量上来看,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是四分天下,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中国四个产地的铁矿石产量占全球比重约70%。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2006年,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分别占全球比重的19%、20%、11%和19%,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铁矿石出口量占全球矿石出口贸易比重的32%、31%和11%。铁矿石的国际寡头垄断现象,为铁矿石厂商带来较强的市场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谈判价格的变动幅度。在过去几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铁矿石产商一直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
  到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已参加5次铁矿石谈判,从2005年开始铁矿石价格一直上涨。2007年之前,澳大利亚与巴西矿石价格的涨幅是一致的,但2008年澳大利亚和巴西粉矿的价格涨幅分别为79.88%和65%。这也意味着,历年来的谈判定价机制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在谈判过程中将较以往更多考虑海运费的波动等因素。业内人士认为,新定价机制的形成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海运费的巨幅波动将加大谈判双方的谈判成本,这也给2009年国际铁矿石谈判增加了难度。
  受到资源分布限制以及各国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寡头垄断的国际铁矿石市场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铁矿石厂商较强的市场控制力仍不可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谈判价格的变动幅度。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铁矿石生产商对出口业务的依赖性,2006年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净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分别为89.1%、77.4%。铁矿石生产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需要在下游需求与铁矿石价格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此外,铁矿石产品的资产专用性使得谈判双方不敢轻易去破坏长期的合作关系,铁矿石价格谈判成为双方的一年一度的博弈,这种博弈在未来还将继续存在。
Edit:F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