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铸造协会 张志勇
一、铸造行业概况:
近几年,山东省铸造行业在生产规模、铸件质量、工艺装备水平和运行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快速提升,其两大促进要素是:1、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规模得到快速提升,2008年我省机械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各小行业基本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幅度。特别是重型汽车、轻型汽车、内燃机、船舶、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材机械、冶金焦化、石化电力等行业尤为突出;2、铸件出口的拉动:山东地处沿海,港口众多,地理位置优越,出口铸件产量逐年增多。
铸造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铸造合金门类齐全,铸造设备与原辅材料配套完善;(2)铸件和铸造设备陆续形成产业集群;(3)铸件出口发展迅猛,合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4)企业劳动生产率、工艺装备水平、铸件质量与档次提升较快;(5)企业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表现在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与承担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6)企业的质量、环保与品牌意识明显提高:表现在多数企业注重完善检测手段,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投入,陆续通过了如ISO9001、ISO14000、TS16949等体系及国外有关产品认证,并获得省、市级名牌产品与驰名商标等称号。(7)企业走专业化的同时,注重了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8)为减少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影响,许多企业开始配套于国内外两个市场、配套于几个上游行业;(9)企业自城市内的外迁十分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现初具规模的铸造厂点1400余家,从业人员13万人左右。2007年铸件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左右(山东省铸造协会会员单位铸件产量约占全省产量的72.6%),其中灰铸铁占51.8%,球墨铸铁占26.6%,可锻铸铁件占2.3%,普通铸钢占8.6%,精密铸钢占4.5%,有色合金占6.2%。
1、工艺装备与铸件总体水平:
(1)工艺装备:近年来,山东省铸造厂家和从业人员并无明显增加,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得工艺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树脂自硬砂工艺已基本取代了干型工艺,并成熟应用在中、大型铸铁件和铸钢件的生产上;在潮模砂造型方面,从德国、西班牙、丹麦、日本等国家进口造型线8条,主要生产缸体、缸盖、刹车盘等汽车配件,国产气冲造型线、高压多触头造型线和其它简易生产线也多应用在汽车配件企业;压铸、低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和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得到快速发展,脂硬化水玻璃、差压铸造、V法、VRH法、重力铸造工艺均得到不同程度地应用。在铸铁熔炼方面,许多企业采用了长效水冷冲天炉与中频电炉双联熔炼工艺,针对生铁和焦炭的大幅涨价,不少企业省去冲天炉而直接采用电炉熔炼;大型铸钢企业多采用三相电弧炉熔炼,中、小型企业则应用中频电炉。铸造短流程是指将高炉铁水倒入电炉内,经铁水调制处理后直接浇铸成铸件的一种工艺,由于省去冲天炉再次熔炼过程,从而减少了能耗及冲天炉熔炼带来的二次排放,近几年也得到不同程度地应用。(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模拟凝固软件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3)合金材料:有色合金在铸造合金中所占比例、球墨铸铁在铸铁中所占比例、合金钢在铸钢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大。特别是蠕墨铸铁、耐热、耐磨铸铁、低温韧性球铁和镁合金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4)检测手段:企业在铸件成分、组织与性能等方面检测手段的趋于完善,仅从国外进口的直读光谱仪已有300余台,另外,不少企业还拥有金相图谱分析仪、三座标测量仪、无损检测等仪器与设备,从而有效保证了铸件质量。(5)铸件档次:生产农用车配件的企业大多转产配套于汽车行业,不少企业已涉足风电、核电、动车等领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柴油机、曲轴、汽轮机等产品铸件一直保持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大型铸铁件单件重量可达70余吨,铸钢件单件重量可达120余吨。
2、铸造辅助材料的配套:
山东铸造辅助材料的配套体系完善,各种型砂、膨润土、代煤粉材料、呋喃树脂、酚醛树脂、固化剂、涂料等造型材料及生铁、钢丸钢砂供应完备。济南圣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铸造原辅材料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全国,并有部分出口。烟台、威海的北海岸,是省内重要的型砂生产基地,盛产各种水洗砂,擦洗砂。淄博地区大小耐火材料企业星罗棋布。生铁供应企业主要集中在济南、临沂、威海、淄博和青州等地区。钢丸钢砂的生产在邹平已形成产业集群。
3、铸造设备的生产:
山东是全国铸造设备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有潮膜砂、树脂砂造型制芯设备、负压实型和熔模精密铸造成套设备、冲天炉、电炉及浇包等熔化与浇注设备、抛喷丸室及抛丸滚筒清理设备、砂处理成套设备。国家标准熔化与浇注分技术委员会和抛喷分技术委员会分别设在青岛青力熔炼设备公司和青岛铸造机械集团公司,负责承担修订并起草国家标准的有关工作,青岛青力熔炼设备公司自主研发的顶置外热风长效冲天炉获得了国家级新产品。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与其它设备生产单位,多年来为企业提供铸造生产线的交钥匙工程,铸造设备的生产在青岛、烟台和东营地区形成了产业群聚。
4、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和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原山东机械工业学校)一直是我省铸造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山东大学自五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