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无锡日报
在金融海啸袭来时,只有快速反应的企业才能平安渡过危机,甚至可能创造奇迹。今年前三季度,无锡桥联集团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仍保持了57.3%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其支柱产品大型数控机床、风电设备继续呈供不应求态势。本月中旬,集团副总裁曹一平道出企业抗风险的真谛:关键是发展高端产业,生产“打不垮”的复合型产品。
位于惠山区洛社镇的桥联集团,是上世纪80年代初组建的侨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拥有7家经济实体、3家海外企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当初,其产品只是家具、五金和塑料机械。现在,接连完成了多次完美“转身”后,主打产品早已脱胎换骨,大型数控机床、风电设备均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于一体,水平居全国一流。
桥联集团董事长唐法林早年做过裁缝,干过木匠,其优秀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体现于企业发展中,“别人才醒悟,我早已出手”。2004年5月,无锡一家风电设备零部件铸造企业找到“桥联”,希望“桥联”为其代加工铸件,唐法林敏锐地洞察到风电行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于是力排众议,迅速拍板进军这一新能源领域。如今,桥联风电已成为全国风电设备产业的排头兵,今年销售收入将达8亿元。
快速转型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科研阵容支撑。桥联集团分别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成立了4个研究院。今年,企业瞄准了西方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生产的契机,与无锡702所联袂开发生产半浸式螺旋桨推进装置,这项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被“桥联”引进用于生产豪华游艇,每艘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产品将全部出口意大利。
对于逆境中的生存,桥联集团有着清醒的认识。今年5月30日,计划明年在纽交所上市的桥联风电,在上海与世界大投资机构签署了融资协议。6月13日,7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在香港交割完毕,在当今“现金为王”的大环境中抢得先机。与此同时,一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战役”已全面打响,节省所有能节省的开支,压缩非生产管理人员,原来集团有69个门卫,现已精减到19个,其余50人充实到保洁、运输等其他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