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区工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王志民
由农业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举办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节能与循环农业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我区7家铸造企业作为“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推广单位,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效果及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因而我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家地方政府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节能减排是工业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日前,记者就铸造行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具体情况,采访了区工业经委副主任王志民。
记者:王副主任,你好!请介绍一下“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背景好吗?
王志民(以下简称王):好。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为了提高乡镇企业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推动乡镇企业的环保节能工作,促进乡镇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农业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实施了“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目的就是在通过机制创新、工程示范和能力建设,排除关键的市场、政策、技术和融资障碍,推动中国乡镇企业水泥、炼焦、铸造和制砖四个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我区从什么时间开始实施该项目的?
王:在全国实施的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共分水泥、炼焦、铸造和制砖四类。在首批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区实施的是二期“铸造行业能效推广项目”,从2005年开始,选取了我区7家铸造企业作为推广企业。全区有铸造工序的企业162家,项目的推广实施,对我区铸造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推广企业主要有哪些技改内容?节能减排效果如何?
王:技改内容主要淘汰了传统的冷风冲天炉,更换了热风冲天炉以及铸件的浇冒系统改造。应该说改造效果非常明显。在节能减排上,7家铸造企业技改前单位能耗平均为0.202吨标煤/吨铸件,改造后单位能耗降低到吨标煤/吨铸件0.168,平均节能达到16.76%,每年节约标煤853.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27吨;在企业经济效益上,仅从设备改造能源效益、废品率降低能源效益、废品降低能源效益三个方面计算,7家企业年经济效益达131.2万元。特别是大站阀门总厂采用孕育技术年直接经济效益达200余万元。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记者: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对我区铸造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王:首先是对铸造行业的认识的转变。人们对铸造行业的印象是耗能高、污染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外加脏乱差。通过项目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区政府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2005年对7家铸造推广点企业每家给予5万元的资金支持,2006年又对进行冲天炉节能环保改造效果突出的10家铸造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的资金支持。虽然支持的资金不多,却极大地激发了整个铸造行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同时,7家铸造推广点企业成为我区铸造行业的示范点,对整个行业起到了引导作用和技术、工艺、经验的借鉴作用。今年又有几家企业主动进行了冲天炉改造。另外,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区已经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为主任、由工业经委、科委、环保局等相关主管领导为成员的“津南区铸造行业政策指导委员会”,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津南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得到了农业部项目办的好评,在今年5月15日召开的全国地方政策指导委员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授予我区优秀单位,我本人还被评为先进个人。
记者:铸造行业成功改造,是否对全区工业的节能减排具有推动作用?
王:是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综合能耗和排放总量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和考评体系。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及年度目标,除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外,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对现有高耗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为此,我们将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技改经验、做法推广到全区工业企业。比如荣程钢铁集团利用高炉煤气回收发电、工业搪瓷厂的玻璃窑炉改造、元丰碳素厂的碳素煅烧炉改造、施易得肥料有限公司的循环母液回收等项目纳入区级重点技术改造资金支持项目。2005-2006年,我区共对23个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技改资金支持,支持资金总额442万元。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今后对节能环保技改项目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